充电宝安全事件背后:供应商质量管理不善的代价有多大?

发布人:希维云发布时间:2025.07.31

近日,充电宝质量问题持续引发热议。从头部品牌产品爆燃到召回,再到相关企业停工整改,这场风波的背后不止是产品质量安全危机,更暴露出整个行业在供应链管理、质量把控等方面的深层问题。



洗牌进行时 充电宝行业迎来"最严监管时代"


事实上,在此次风波之前,充电宝行业的安全问题已经很严峻。据上游新闻报道,2020年到2023年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网售充电宝的抽检结果显示,不合格率分别为19.8%、25.0%、35.4%、44.4%。2024年初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88批次移动电源,过充电保护等安全项目不合格率达37.5%。


针对充电宝行业乱象,6月18日,工信部就《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。作为专为移动电源制定的强制性标准,新规范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,这意味着行业对于移动电源的质量要求将更进一步。

 

与此同时,5月落地的3C认证新规堪称 “史上最严”:改企业自主送样为实验室工厂现场随机抽样,飞行检查频次翻倍至每年两次,量产产品与认证样品须完全一致,生产追溯数据需保留3年,倒逼企业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。



供应链管理 企业品质竞争的重要防线


据央广网报道,充电宝行业问题频发,核心就在于成本内卷导致的安全问题。众多品牌厂商依赖电芯供应商,通过签订规格书、送检样品来保障产品质量,但这种模式容易出现纰漏。行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,让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不惜使用拆解回收电芯或质量较差的电池,产品质量自然参差不齐。

 

而近期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充电宝企业,也都在于供应商提供的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——因生产环节混入金属异物,使得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,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,存在安全隐患。


此次充电宝安全事件暴露了外包生产模式下常见的质量监管漏洞——供应商质量数据易篡改,真实性无法保障,导致链主风险不可控,发生质量问题后,链主埋单。

 

这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:管理供应商产品质量,建立完善的全链条溯源机制,避免“低价竞标-偷工减料-安全风险”的恶性循环,要高效确保从源头到交付的全程质量可见、可控、可预测,方能真正保障产品质量安全。


wechat_2025-08-20_164314_896.png


数字化质量管理 决胜未来重要竞争力


新国标修订与认证机制收紧,意味着行业正从 “野蛮生长”的旧时代迈向 “品质竞争” 的新阶段,一场以安全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正在加速到来。过去十年,充电宝行业乘着智能手机东风快速崛起;未来十年,唯有坚守质量生命线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。

 

在这场产业升级浪潮中,质量管理正经历从"人治"到"数治"的范式革命——“救火式”和“碎片化”的管理将成为历史,数字化带来的质量可视化、可控化和可预测化正在重塑行业格局。


在这个质量管理数字化已成为生存必需品的时代,作为全球头部先进制造企业信赖的质量管理伙伴,希维科技正在帮助客户完成三个关键转变: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,让被动的质量管控转向主动预防,让质量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。


1、通过研、产、供、销、服全链条质量数据覆盖,从根本上避免质量数据孤岛,实现质量问题一键追溯,让质量真正可持续改进。 


2、通过全生命周期、全产业链的质量协同管理平台,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质量管理闭环,将传统"事后灭火"转变为"事前防控"。


3、通过质量深度协同,避免供应商的质量数据真实性无法保障等现状,对供应商质量能力进行基于数据的科学评估,让供应商质量可见、可控、可预防,避免链主为供应商质量买单,实现链主与供应链的双赢。


当行业告别传统的"救火"式质量管理模式,那些率先构建数字化质量护城河的企业,必将在新时代的竞争中掌握定义游戏规则的能力。


危中有机,强者恒强。当监管利剑出鞘,一个以品质为核心的新时代已经到来——这不是终点,而是迈向更健康、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。

希维云,为中国制造重塑高价值供应链。


返回列表

预约咨询

提交

咨询价格

提交